【我在现场】东方歌舞团首部舞剧《兰花花》寻根展演

  • 日期:2016-10-24
  • 来源:东方演艺
  • 浏览量:
分享

图说:《兰花花》剧照 图ic
 
  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剧目,东方歌舞团首部原创舞剧《兰花花》22、23日晚在陕西省富平县文化艺术中心连演两场。
 
  这是《兰花花》的“寻根之旅”。在当地,这个八百里秦川广为流传的凄美爱情故事早已耳熟能详。近两千名观众在剧场用响亮的掌声和欢呼声,用陕北人淳朴真挚的感情,欢迎原汁原味陕北风味的《兰花花》回家。
 
  这也是《兰花花》的“感恩之旅”。对于东方歌舞团而言,这部舞剧不仅填补了艺术发展史上的空白,更开启了舞蹈艺术的新“跨界”。

图说:《兰花花》剧照 图ic
 
  引起共鸣 观众“入戏”
 
  《兰花花》是以老年杨五娃的回忆为线索,演出中多个场景都是通过一纸“张贴”在舞台中央的红色“窗花”,以及贯穿全场的信天游来转换。第一幕“社火”,手执彩扇的兰花花在秧歌阵里柔美舞蹈,一旁的杨五娃也在腰鼓队中尽情欢跳。这些陕北元素一出现,就立即撩起现场观众的兴致。演出过程中,每当苍凉高亢的信天游唱响时,观众席都会传来阵阵哼唱声。“亲切得不得了。”富平县原文化馆馆长李问圃说:“非常震撼,非常感慨,剧中很多歌曲我在六十多年前就会唱,那时这些信天游就在老百姓中间流行,剧中青年男女对命运的把握、对美好的追求,在当时社会不能够实现,结局往往很悲惨,今天我们回头看时感慨万千,感叹新旧社会两重天!”
 
  演到第三幕,兰花花在新房的痛苦挣扎、陕北汉子与婆姨的好奇围观、婚宴上乡民的劲歌狂舞与推杯换盏、兰花花与地主儿子悲情的成亲路、杨五娃与地主的激烈抗争、地主误伤自己的儿子、家丁对杨五娃的绑缚与鞭挞……跌宕起伏的情节,带动着观众情感的变化。看到媒婆帮兰花花、杨五娃逃跑时,观众们欣慰地鼓起掌来,看到兰花花拿起毒馒头时,前排甚至有观众会对她大声喊道“别拿别拿”。看到最后兰花花悲情的结局,不少观众都伤心落泪。
 
图说:《兰花花》剧照 图ic
 
  贴近生活 作品“入心”
 
  在这部舞剧中,如何抓住兰花花特征和性格、如何让观众从兰花花和杨五娃的爱情脉络中找到情感共鸣,在创作中探究得最多。与之前在北京演出的版本相比,对这一次回“娘家”演出,又进行了完善和修改,坚持淡化“脸谱”,强调人性之美及东方女性之美,把每一个角色都塑造成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,力争把人的普遍情感注入于每个角色中。
 
  “这种舞剧的表演形式,当地观众能不能看懂、能不能接受、能不能喜欢?”虽然做足了准备,但作为总导演之一的何利山坦言仍然有些忐忑。他把这次演出看作是艺术高考,而现场观众一次次掌声,让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。
 
  “这是一部贴近群众生活的作品。”富平县阿宫剧团团长杨建洲说,剧中多个情节的设计和编排十分亲切,例如第三幕中“凳子”这一道具的运用,作为重要线索,随着情节的推进不断变换着功能:它既是兰花花奋力挣脱的婚房,也是村民们劲歌狂饮的酒桌;是兰花花与地主儿子成亲的通道,也是地主酷打杨五娃的刑房……
 
  何利山说,这个板凳的编排,就是通过深入实地采风获得的灵感。“真正好作品是走心的,是从群众中来的作品。”何利山说,这次演出获得富平观众点赞,更坚定了在接下来的创作道路上,要进一步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去创作出更多老百姓真正爱看的作品的决心。(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鲁明 陕西富平电)
 
网页链接: